“各位朋友,歡迎大家走進彭陽博物館,這里不僅是一個收藏、展示的場所,更是一個構建地方文化認同、增強文化自信的核心陣地……”在寧夏彭陽博物館,福建女孩陳麗倩每天面對不同的參觀者介紹彭陽的歷史文化,感覺自己越來越從容、自信。
陳麗倩向參觀者講解關于彭陽縣的紅色故事。
去年7月,集美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專業(yè)畢業(yè)生陳麗倩懷著以基層實踐拓寬視野、增長見識的想法,報名參加西部計劃,并將志愿填報在父輩講述閩寧協(xié)作故事中的寧夏。
“從福建龍巖到寧夏彭陽,2000公里的旅途讓我既興奮又忐忑。興奮的是,我也能投身到閩寧協(xié)作的那片土地上去工作;忐忑的是,自己能否為那片土地做出更多的貢獻。”趙麗倩告訴記者,從離開校園坐上火車前往寧夏,她一路上沒怎么休息,順著沿途的風景觀察著寧夏的地理風貌,直到落腳到彭陽縣,她才確定,寧夏已超越了父輩講述中的樣子。這里的山很清秀,這里的水很甘甜,這里的牛羊肉很鮮美,這里的紅梅杏能甜到心里……她把在彭陽縣能感受到的所有美好,用視頻和圖片分享給牽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。
家鄉(xiāng)福建省龍巖市和寧夏彭陽縣雖然隔著海與山,但陳麗倩卻覺得彭陽這片土地很親切。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,盡快適應工作、投入工作。
工作中的陳麗倩。
經(jīng)過近一個月的培訓,陳麗倩被分配到彭陽縣博物館工作。上班第一天,博物館館長給了陳麗倩一份20多頁的資料,希望她能夠在一個月內(nèi)熟悉,擔任起博物館的講解工作。然而不到一周,陳麗倩就背下了所有資料。她每天早早來到博物館,對著空展廳一遍遍練習講解。最終克服內(nèi)向、靦腆的性格,自信地走向展廳,向參觀者講解黃土高原下層疊的歲月故事。
“彭陽縣雖然地處西部,但歷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,尤其是紅色資源豐富,這些革命故事也激勵著我努力上進?!标慃愘徽f,初到彭陽縣博物館時,這里深厚的文化積淀與相對薄弱的人力資源形成了鮮明對比,這讓她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。工作之余,她悉心研習地方歷史,以生動鮮活、接地氣的方式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,讓游客了解彭陽,理解西北地區(qū)在中華文明宏大敘事中的重要地位。
陳麗倩向參觀者講解彭陽縣紅色歷史文化。
僅僅一年時間,從十幾人到近百人的團隊,陳麗倩講解了30多場。她還自學了視頻拍攝、視頻剪輯,承擔起了博物館新媒體宣傳工作。
“小陳在工作中認真負責,充滿朝氣和創(chuàng)新意識。她的到來不僅緩解了我們專業(yè)人手不足的壓力,還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,效果非常不錯。”彭陽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這位福建姑娘的工作十分認可。
投身“西部計劃”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鍛煉成長。這是陳麗倩最值得驕傲的選擇。她說:“或許我個人的力量很小,但能成為連接福建與寧夏、現(xiàn)代與歷史的一座小小橋梁,讓更多的人了解彭陽,愛上這里的文化,就是我來寧夏工作的意義。這段志愿服務經(jīng)歷將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。”
如今,在彭陽縣博物館的展廳里,每天都能看到陳麗倩忙碌而堅定的身影。她正用腳步丈量著西部的熱土,用熱情點燃青春的夢想,在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的道路上穩(wěn)步前行。(寧夏新聞網(wǎng)記者 胡琴 文/圖)